國內已建11條AMOLED生產線,折疊時代將至,關注相關產業鏈。OLED概念漲勢強勁,截至收盤,精測電子、珈偉新能兩股漲停,北方花窗大漲7%,得潤電子、香山股份、華映科技等多股均有不同程度的拉升。消息面上,據證券時報,截至10月,全球已建成AMOLED生產線23條,在建生產線6條。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已建成生產線11條,在建生產線4條,總投資規模超過4000億元。到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總產能將達到1686萬平方米/年,全球占比超過50%。伴隨多條產線的陸續建成,我國AMOLED生產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OLED面板出貨約2.2億片,占整體智能手機面板市場約26%,同比增長約18.6%。預計全年OLED手機面板出貨量約4.9億片。今年以來,各大手機廠商都在積極布局折疊屏手機。三星Galaxy Fold于今年11月8日在國內上市,而這個時間點恰恰搶在華為Mate X發售之前。聯想也高調入局,今年11月15日,就在華為Mate X開售時,聯想在國內發布摩托羅拉Razr折疊屏手機。此外,據外媒報道,蘋果將推出3款iPhone分別為5.4寸、6.1寸、6.7寸。該報告稱,蘋果計劃向三星采購5.4寸和6.7寸的屏幕,與iPhone11Pro和iPhone 11 Pro Max同樣采用OLED技術,另外6.1寸的OLED屏幕供應商則為LG。華泰證券指出,此...
發布時間:
2019
-
12
-
13
瀏覽次數:333
車市衰退造成2019~2021年全球車載顯示觸控模組市場成長停滯,但隨著全球經濟狀況改善,以及自動駕駛汽車需求上升,IHS Markit預期2022年后車載觸控模組出貨將換檔、恢復成長動能,年成長率上看7%以上,長期趨勢看好。根據IHS Markit調查指出,2019年全球車載觸控模組出貨量預計將微幅增長1.1%,達到6,400萬套。在未來兩年內仍將溫和增長,2020年和2021年成長率分別為1.4%和2.4%。然而,預期2022年開始增長幅度將擴大,年成長率上看7.2%。 2023年市場將繼續增長,出貨量成長率估計7.8%,市場規模將達到7,700萬套。IHS Markit觸控及用戶介面研究部門資深分析師Kimi Lin表示,車載觸控模組市場近期疲軟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低迷、需求放緩和中美貿易戰。不過隨著未來經濟復蘇和自動駕駛汽車逐漸普及,預計2022年市場將加速成長。車載市場觸控技術的演進較為緩慢,直到2016年投射式電容技術才成為主流。如今投射電容在車載市場的采用率正在迅速上升,從2016年開始幾乎每一輛自用車都會裝配中控顯示螢幕并具備觸控功能(采用投射電容觸控技術)。電阻式觸控技術現在只會出現在卡車上,或者非常舊款的自用車上。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相比,車載觸控的技術演變差不多落后五年,對于車載觸控,下一個關鍵問題是內嵌式觸控在何時能夠取代外掛觸控成為車載市場的主流觸控...
發布時間:
2019
-
11
-
22
瀏覽次數:200
OLED產業鏈上中下游分為:設備和材料生產制造、OLED面板制造、各類終端應用OLED產業鏈可以劃分為相對獨立的上游、中游、下游三個部分。OLED產業鏈的上游包括制造設備、原材料、組裝零件的生產制造,中游包括OLED面板制造,下游包括各類終端應用。(一)上游上游產業包括OLED面板加工裝配所需要的各種設備、原材料、裝零件,主要包括:關鍵生產設備、玻璃基板、偏光片、驅動IC、發光材料、靶材、FPC(柔性電路板)等。主要特征是:1、涉及的行業眾多。包括光學、材料、化學、電子、化工、機械、金屬等,幾乎涵蓋了現代工業的所有領域。2、廠家的專業性強,專業分工比較細,通常一家企業只能生產一類材料或零組件。(二)中游中游產業包括OLED面板制造。與上游產業不同,中游產業要求生產企業具備對上游原材料、零組件和設備的整合能力,同時要求掌握極高的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以確保合理的產品成本;另外由于不斷增大的面板尺寸和降低成本等原因,要求中游企業持續投資建設更高代生產線,資金需求也非常高。(三)下游下游產業主要是各種顯示產品的應用領域,包括智能手機、電視、車載顯示、家用電器、可穿戴設備、照明等。下游企業不僅龐雜,也是產業鏈中企業數最大的產業群。OLED產業鏈上游,大部分中國企業只具備生產較低技術設備能力(一)設備制造產業鏈上游OLED設備制造企業主要有清洗設備、濺射鍍膜機、檢測設備、沉積設備、退火設備、剝離...
發布時間:
2019
-
11
-
15
瀏覽次數:351
中國廠商計劃投入OLED面板生產 加速全球電視市場轉型。在全球液晶顯示器市場持續處于低迷之際,中國的制造商正計劃將業務轉向 OLED 面板。預期在中國企業進入 OLED 市場后,將加速全球電視市場的轉型。由于液晶面板的供應過剩和削價競爭,導致中國制造商的利潤逐漸下降,因此正考慮提高 OLED 電視的生產比例。進入 OLED 電視市場的中國企業數量也從 2013 年的兩家迅速增加到今年的九家。根據調研機構 IHS Markit 的數據,預計今年中國市場的 OLED 電視銷量將達到 160,000 臺,約為歐洲市場的七分之一。而預計明年此數字還將迅速上升至 455,000 臺,到 2021 年更將達到 693,000 臺,并于 2022 年達到 1,308,000 臺。不僅在中國,包括韓國和日本在內的其他亞洲國家,預計 OLED 電視的銷售也將激增。HIS Markit 預測,亞洲地區的 OLED 電視銷量將從今年的 927,000 臺急劇成長至 2020 年的 1,585,000 臺,2021 年的 2,107,000 臺及 2023 年的 3,609,000 臺。而三星顯示器在 2021 年開始生產量子點 (QD) 顯示器的計劃也將加速電視市場的轉型。LCD 時代預計將在 30 年后畫下句點。中國廠商的加入將讓以三星和 LG 為首的全球電視市場帶來變化。在 OLED 市場中,LG ...
發布時間:
2019
-
11
-
06
瀏覽次數:292
今年電視行業可以說異常熱火爆!2019年被認定為8K電視的真正元年,各大電視品牌如TCL、三星、索尼、LG、創維等紛紛對8K電視市場發起了進攻,大屏時代新一輪軍備競賽開啟。在電視行業,畫質作為評測一臺電視的重要硬性指標。一直以來,各大品牌對關于顯示技術、分辨率、屏幕等的比拼從未停止過,尤其是QLED與OLED的顯示技術之爭。然而,有意思的是,OLED技術由于容易灼屏、壽命較短、價格高、尺寸限制、無法量產等種種問題,在8K時代和大屏時代來臨之際似乎偃旗息鼓了。OLED是一種自發光的顯示技術,它的表面是一層有機化合物薄膜,而這些有機材料存在使用壽命,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和發熱慢慢降解老化,因此OLED電視會出現灼屏的現象。更致命的是,OLED屏幕不可忽略的灼屏問題至今都未能得到妥善解決。這些因素都為OLED電視的技術成熟度畫上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不成熟的技術使得量產成本高、大尺寸瓶頸,造成了OLED電視價格居高不下,其“高成本”更是由消費者為其買單。假如你有留意到各大彩電品牌在京東商城上線的OLED電視,你會發現目前并沒有8K OLED電視的銷售,盡管LG早前已經展示了88吋8K OLED電視面板,但是受限于良品率低下以及超高成本等因素,消費級的8K OLED電視至今杳無音信。除此之外,你會發現OLED電視的屏幕尺寸最大只做到65吋的量產,盡管有少數幾款77吋的OLED電視在售,但價格都...
發布時間:
2019
-
10
-
12
瀏覽次數:178